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990925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民旅游 > 旅游资讯 > 正文

陕西旅游局局长董宪民在新闻媒体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

www.peopletop.com.cn(2008-12-12)来源: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省旅游局在这里举行记者见面会,主要是向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发布我省改革开放30年来旅游业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介绍即将于12月12日—14日在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改革开放30年陕西旅游成果展的情况。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并代表省旅游局和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向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我省旅游业的关注、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下面,我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陕西旅游业的历史沿革、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旅游业发展战略和措施。

  一、陕西旅游业的历史沿革

  从1956年,中国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成立,标志着陕西旅游业的起步。但那时只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接待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旅客和少数亚非国家的旅行者。1958年,西安人民大厦建成后,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与人民大厦合并,设立旅游服务科,办理旅游业务,受省外事办公室领导,接待范围扩大到西欧和北美。与此同时,还组织国内先进人物出国旅游观光。来陕的华侨、港澳同胞和外籍华人,则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交际处(对外称陕西省华侨旅行服务社)接待。1960年以后,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和东欧国家来陕旅游者大幅度减少;北美和第三世界一些国家的旅游者有所增加。1966年以后的六、七年间,由于“文革”,陕西国际旅游机构瘫痪,人员调离,接待业务基本停顿。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后,随着中日、中美建交,来陕的旅游者日益增多。为适应这一形势,1974年恢复了陕西省外事办公室,下设旅游组(即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华侨组(即中国旅行社陕西分社),重新开展了接待国际旅游者和华侨、港澳同胞、外籍华人的业务。当年入境游客2000多人次。

  二、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发展概况与所取得的成就

  30年来,陕西旅游业在全省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把握机遇,顺势而上,经历了理顺机制、高速扩张、稳健提升、科学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实现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为全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阶段:理顺机制,稳步发展

  从1978年到1982年,是全国“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的四年”,也是陕西旅游业理顺机制,稳步发展的四年。这一阶段,我省成立了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和全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具体的管理规定,从组织上为全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旅游业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稳步发展。

  1978年,来陕海外旅游者迅速增多。同年11月,成立了陕西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象征着陕西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

  1979年10月1日,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秦始皇兵马俑坑的发现震惊世界,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1980年12月1日,经中共陕西省委批准,陕西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省外事办公室正式分开,独立组建党组,成为省政府职能部门。

  1981年9月,陕西省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全省旅游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陕西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不设办事机构,日常具体工作由省旅游局负责办理。同年2月5日,陕西省旅游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研究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的具体措施,总结了全省旅游工作,讨论制定了全省旅游业管理八项规定,为陕西旅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一阶段,全省以入境游为主。从1978年到1982年,全省入境游客累计达23.8685万人次。1982年入境游客9.0948万人次,是1974年的45.5倍,是1978年的6.6倍。

  第二阶段:高速扩张,阔步发展

  从1982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开始全面改革,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道路、基本路线并大胆探索改革目标的十年”,也是陕西旅游业高速扩张,大步发展的十年。这一阶段,中央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旅游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计划单列,并增强了地方旅游业发展的自主性,省旅游局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西安市被列为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旅游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发展速度和创汇水平跃居全省各个行业第三位。

  1983年6月15日,陕西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改名陕西旅游局,它是省政府领导下统管全省旅游事业的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发展旅游业的方针政策,制定全省发展旅游业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有关部门、地区和企业间的经济关系,开展对外旅游宣传和汇集、传播旅游信息。该局下属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陕西省旅游汽车公司、西安宾馆、朱雀饭店、唐城宾馆和陕西旅游出版社等单位。

  198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后,国家下放了外联权和部分签证权,增强了地方发展旅游业的自主性。省政府根据我省资源优势,也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明确了旅游业在发展陕西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促使旅游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

  1986年,国务院决定把旅游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计划单列。随着旅游业的这种战略转变,西安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之一。陕西省政府把旅游业定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成立了省旅游领导小组,由时任副省长的孙达人同志兼任组长,协调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1987年5月,在法门寺真身宝塔地宫中,发现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及大批唐代珍贵文物。次年11月9日,法门寺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陕西省旅游热点之一。

  1988年,陕西共接待入境游客36.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12亿元人民币,比1978年分别增长了26.7倍和32.2倍,增长幅度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根据当年的全面调查统计,旅游直接收入6.26亿元,间接收入17.72亿元,创汇5693万美元,在全省产业部门中仅次于纺织、机械的产值和创汇水平,成为全省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出现了大滑坡。入境游客锐减到21.2万人,同期下降42%。

  1991年6月20日,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落成开放。

  从1979年到1991年,全省入境游客累计达244.1645万人次。1991年入境游客32.0448万人次,是1978年的23.4倍,是1982年的3.5倍;创汇5482万美元,是1978年的30.9倍,是1982年的3.3倍。这一时期,国内旅游开始起步。1991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500万人次,实现收入23亿元。全省旅游总收入达27.1亿元人民币。

  第三阶段:稳健提升,迅猛发展

  从1992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之前,是全党全国“经受住政治和金融风波考验而更加坚定奋进,有系统地确立指导理论、基本纲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实现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的十年”,也是陕西旅游业稳健提升,迅猛发展的十年。这一阶段,在假日经济促进国内游全面升温的同时,全省旅游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旅游法制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市场监管日益规范,产业运营能力迅速提升。

  按照1993年的统计,从1979年到1993年,累计接待入境游客336万人,旅游外汇收入54046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亿人次,实现收入10亿元。

  1998年,省委省政府颁布了《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确定了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同年8月,省人大颁布了《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使旅游行业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同年12月28日,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直属国有独资公司,是省政府授权的投资机构和资本运营机构。公司是以经营旅游业为主,面向国际、国内市场,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

  1999年6月,西安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是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大型国有独资旅游企业集团,是政府授权的投资机构和资本运营机构。公司以资产为纽带,由全资、控股、参股及合作企业构成。主营国际国内旅游服务、餐饮娱乐、旅游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旅游商品开发经营、旅游客运及其他相关业务。期间宝鸡、延安旅游集团也相继成立。四大旅游集团的成立,标志着陕西旅游市场化经营体制正式建立。

  2000年,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假日旅游工作的通知》,各级政府设立了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协调指挥假日旅游工作。同时制订了《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对加快全省旅游业发展做出了全面安排和精心部署。

  从1979年到2001年,全省入境游客累计达790.0919万人次。2001年,全省入境游客7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9%,是1978年的55.4倍,是1991年的2.4倍;旅游创汇3.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是1978年的174倍,是1991年的5.6倍。同年接待国内游客3363.7万人次,国内收入1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和12%。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68亿元,高于全省国民经济总体增速2.7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旅游业增速1.3个百分点,显示出陕西旅游业旺盛的活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科学发展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到2008年10月,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六年,也是陕西旅游业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六年。这一阶段,省委省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全省旅游业进行了系统规划,确立了“168”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大格局,使全省旅游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2005年编制完成的“十一五”全省旅游业发展规划,正式启动了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新修订的《陕西旅游管理条例》,于200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当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92.8万人次,在全国排第11位;接待国内旅游者5987.9万人次,排全国第16位。200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已经达到353亿元,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9.6%,比“九五”末的2000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

  2006年,省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确立了以项目带动战略为切入点,以完善景区体制为动力,以“168”旅游产品布局体系建设为重点的我省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大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当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06.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1亿美元,均比上年增长了14.3%;接待国内旅游者6950万人次,旅游收入378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1%和19.6%;旅游业总收入418.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8.6%。2006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4384亿元,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约相当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9.6%,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特色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2007年,是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史上成果最为显著的一年。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在2007年5月21日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做大做强旅游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等,开发培育国内外驰名的旅游产品品牌”的战略目标。在这一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编制完成了《陕西省旅游业发展规划(2006-2020年)》,制定下发了《陕西省乡村旅游2007-2010年发展工作目标和思路与2007年乡村旅游重点扶持项目方案》。

  从1979年到2007年,全省入境游客累计达1323.7342万人次。2007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23万人次,同比增长16%,是1978年的89.8倍,是2001年的1.6倍;旅游外汇收入6.1亿美元,同比增长21%,是1978年的343.9倍,是2001年的2.0倍;接待国内旅游者8015万人次,同比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4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00亿元人民币,达504亿元,同比增长20%。这一时期,成为我省旅游综合发展水平提升最快的一个历史性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也是陕西旅游行业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的30年。在这个艰辛而豪迈的历程中,陕西旅游业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形成了明显的特点。

  1、旅游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08年,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3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3亿美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2.1%和19.3%;接待国内旅游者9000万人次,旅游收入55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2.3%和20.1%;旅游总收入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 %。

  2、政府主导作用日益强化。198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定》《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陕西省乡村旅游工作指导意见》、《陕西省创建旅游强县工作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有效地推动了全省旅游产业规范协调发展。先后有西安市、汉中市、宝鸡市、咸阳市、韩城市等6座城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涌现出国家级旅游强县1个,省级旅游强县16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2个。截止2008年,农家乐经营户发展至10000余户,其中旅游年收入超过3万元的经营户达4000多户。

  3、市场化体制逐步完善。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旅游业完成了从接待型向市场型的转变。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后,进一步明确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转换取得了新进展。陕西、西安、延安、宝鸡四大旅游集团的相继成立,实现了陕西旅游业投资渠道从单一型向多元化、从政府投入为主到市场化并举的转变。全省第一家合资酒店——金花饭店挂牌成立以及南武台国家森林公园经营权的转让,成为陕西旅游建立市场化体系的成功尝试。

  4、旅游规划体系初步形成。199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九五规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从此,陕西旅游业按照科学规划进入稳步发展时期。2007年,《陕西省旅游业发展规划(2006——2020)》编制完成。至此,我省旅游规划体系框架已逐步形成,为指导全省旅游业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对发展陕西旅游业、推动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起到了重大作用。

  5、旅游产品开发成效显著。全省旅游行业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大力推进精品项目建设,不断深化传统产品升级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建设,并通过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内涵挖潜提升产品档次,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和精品开发战略,实现了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和多元化品质提升,涌现出了秦兵马俑、华清池、唐乾陵、汉阳陵、西岳华山、黄帝陵等世界级历史文化景点,进一步提升了陕西旅游产品的形象。太白山、翠华山、玉华宫、金丝峡、壶口瀑布、红碱淖、瀛湖、南宫山等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有效改变了我省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大唐芙蓉园、秦岭野生动物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主题公园类旅游产品形成新亮点,温泉、滑雪等休闲项目的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我省休闲产品体系。7亿元打造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工程合十舍利塔,将于明年5月2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全省备受关注的旅游重点项目;临潼华清池推出的大型情景舞剧《长恨歌》熔山水、历史、文化、歌舞为一体,是我省晚间文化娱乐类旅游产品开发的一大杰作。该剧与大型诗乐舞剧《梦回大唐》、大型秦腔交响诗画《梦回长安》、大型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共同成为陕西旅游文化精品剧目,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好评。截止2008年,全省共有各类等级旅游景区81处,其中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18个,3A级景区31个,2A级景区23个,1A级景区6个。                                                    

  6、旅游产业要素配置日趋完善。1978年,陕西只有陕西宾馆、西安人民大厦两家外事接待型宾馆,床位550多张;两家外事接待型国际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陕西省华侨旅行服务社(省中旅前身)。到2008年9月,全省共有旅游星级饭店达308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家,四星级饭店28家,三星级饭店153家,二星级饭店122家。床位总数达到7万余张;旅行社55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1家,国内旅行社499家。

  7、强力促销使旅游影响力不断提升。坚持政府形象宣传与企业产品宣传相结合,紧扣市场发展趋势,采取高密度连续叠加促销的方式,进行富有成效的宣传促销活动。多年来,共举办了中法友好陕西周、西北五省加拿大“丝绸之路”推介活动、欧洲陕西电视周、中日建交30周年日本推广等促销活动,先后参加了美国、英国、印度、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旅游展销活动;积极参加国内旅交会活动;精心策划举办了柯受良飞越黄河壶口、金庸华山论剑、成龙公祭黄帝陵、旅游歌曲大奖赛、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湾、香港和韩国供奉、金秋旅游节、“巨石传奇,情动华山——2007中国陕西旅游特别奉献”、、2008年西北五省区网上旅游博览会、陕西省首届旅游商品博览会、陕西省首届乡村旅游博览会等省内促销活动。巩固了国内外主要客源市场,使国内外游客人数持续攀升,客源显著增加。

  8、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我省公路、铁路、航空、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极大改善了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全省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2.13万公里,公路网密度58.9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省公路总里程中,高速公路2063公里,高速公路网密度达1.00公里/平方公里。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铁路有营业线15条,线路运营总里程3473.7公里,总延展长度6055.37公里,通达全国24个省会和4个直辖市。陕西航空以咸阳国际机场为中心,现已开辟80多条航线,通航里程6万多公里。

  1999年4月28日,陕西省第一条高等级公路旅游专线——绛帐至法门寺、汤峪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建成通车。随后,西安——华山、西安——安康、西安——洛阳等旅游列车也相继开通,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9、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省旅游行业持续开展行业“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和“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活动,涌现出鱼新平、杨文洲等一批先进典型、服务明星及一大批全国旅游行业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宝鸡市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陕西汉中南湖风景区管理处等 12家单位被团中央、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                                                                  

  10、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以整治“零负团费”为重点,大力开展旅游市场整顿规范专项活动。有组织、有重点,重拳出击,违规必究,查处了一批突出的重点问题。针对一些旅行社、导游欺客宰客,降低服务标准,引起广泛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旅游会同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齐抓共管,联合执法,坚决予以严肃查处,净化了旅游市场环境。

  11、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显著。通过举办各类在岗、岗前、淡季培训,举办各类中、高级旅游培训班,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为我省旅游行业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组织各类活动,提高了职工爱岗敬业意识。到2008年,全省开设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66家,在校生30000多人。全省已取得导游资格的人员达18127余人,其中汉语导游13202人,外语导游4925人。

  12、旅游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旅游的就业容量较大,劳动密集化程度不仅高于工业企业,也高于一般服务性行业。截止2007年末,全省仅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超过2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已突破100万人。

  三、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旅游业发展战略和措施

  未来我省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以规划为指导,加强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走规模化发展的路子。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强化宣传促销,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加强旅游法制建设,优化旅游环境。形成特点突出,结构合理,体制完善,国际、国内、出境旅游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旅游特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

  开创新形势下的陕西旅游发展的新局面,必须尽快实现旅游业的三个转变:一是从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注重保护资源,集数量和质量、效益为一体的规模化集约型发展上来。二是从偏重历史文化资源的一般利用转变到依托文物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人文优势,实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休闲度假一体化发展的轨道上来。三是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转变到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社会资金为主体,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旅游业的多元化、强投入、高起点、快发展上来。具体的说,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我省旅游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始终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加快开发,在科学开发中促进保护。积极推进旅游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旅游体系,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旅游产业。?

  2、坚持统筹协调。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促进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以旅游产业为切入点,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林业、水利、商贸服务业、工农业等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互相促进、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3、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旅游业的特色产业地位,继续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组织、引导作用,加大政府在政策支持、引导性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形象宣传、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多年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4、坚持规划先行的旅游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工作,努力建设以省级规划为龙头,市区规划为骨干,景区规划为支撑的旅游规划体系。努力提高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加强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监督,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5、坚持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聚集各类资源方面的特殊功能,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层次旅游产品的整合,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的多元化产品组合。加强旅游“六要素”整合,努力提高旅游业综合收入。

  6、坚持旅游精品开发战略。坚持大手笔、大投入、大产出、大影响、大人流的发展模式,加强策划和包装,充分展示资源特色,突出产品文化个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与参与性密切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档次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建成一个旅游产品,就是一个旅游精品,既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发挥关联带动作用,推动一方经济发展。围绕“168”旅游产品体系布局,按照“突出大特色、打造大景区、形成大容量、构建大循环”的总体要求,选择资源品位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对周边资源具有整合带动功能、对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的特色项目,集中力量建设标志性品牌旅游景区,配套开发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景区,积极培育省际旅游线路和区域精品旅游环线,形成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旅游新格局。强化西安国际旅游都市的中心地位,继续抓好临潼旅游景区、延安旅游景区、华山旅游景区、法门寺旅游景区、秦岭生态旅游景区、韩城古城旅游景区等六大品牌旅游景区的建设,完善八条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推进文化精品景区和生态休闲景区开发建设,加快法门寺文化景区、华山旅游景区、长青-华阳旅游景区、金丝峡旅游景区、南宫山旅游景区、秦始皇遗址公园和延安红色旅游1号工程建设步伐。?

  7、坚持实施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确定明确的主题形象,挖掘陕西旅游资源的丰富内涵,树立陕西旅游的良好形象。大力开展旅游市场的调研工作,为提高宣传促销的针对性、有效性奠定基础。积极开展项目策划工作,使陕西的旅游产品能够活起来,增强陕西旅游“活”的灵魂。下一阶段,我们将根据境内外客源市场的变化与需求,紧紧抓住后奥运会效应、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我国召开、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召开的机遇,着力以塑造陕西文化旅游新形象为主旨,以丰富的人文资源为依托,将文化与旅游和自然风光相融合,展示陕西旅游新风貌,打造陕西旅游新品牌,大力拓展后奥运时期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努力增加市场占有份额。一是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在巩固发展北美、西欧、日韩、东南亚与传统主要客源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俄罗斯、印度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客源市场的促销力度,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来陕西观光旅游。二是加强对国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以及周边省份的营销力度,争取更多市场份额,使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成为陕西重要的客源地区,吸引境内外客商在陕西开展产业转移和旅游投资、旅游观光。三是在做好旅游交易会、巡回促销、媒体宣传等传统促销方式的基础上,创新开拓与航空、体育、文化、教育、电信的联合营销,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合作,举办规模高和影响力大的节庆活动。四是加强区域旅游联合。认真贯彻关中率先发展、陕南突破发展、陕北跨越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建立以西安为中心,向周边城市群辐射的区域联盟,在产品和线路方面,进行丰富和延长,在产业要素上找亮点、找载体、找卖点,让更多的游客在省内流动。

  8、坚持旅游创新发展战略。一是体制创新,改革现行管理体制中不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部分,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进一步理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二是机制创新,在《行政许可法》的范围内,创立新的投融资机制,扩大渠道,大量引入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降低准入门坎,扩大投资群体。三是制度创新,以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通过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广泛建立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旅游企业,以实现旅游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为作大作强旅游企业开辟道路。

  9、坚持大力开发旅游人力资源战略。充分发挥我省旅游院校教育的优势,大力拓展旅游培训教育网络,形成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初级教育、在岗在职培训等阶梯层次,多层次培养旅游人才,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人力资源保障。

  为了全面展示以上成果,利用改革开放30年,暨陕西省旅游局成立30年之际向全社会宣传旅游业的最新风貌,省旅游局将于12月12日至14日在曲江国际会展中心B2馆举行大型旅游成果展。其目的是通过本次展览,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我省旅游资源优势、最新风貌和发展前景,更好地关注我省旅游产业发展。

  为了作好本次展览,省旅游局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史料征集和相关准备工作,同时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陕西旅游形象口号征集工作,征集到来自全国30个省以及海外的应征作品11675条,通过4次筛选评审和网络投票,已经初选20条口号进入最后角逐。目前,展览筹备工作进展顺利,12月12日上午10时将举行盛大的开幕活动,在一连3天的展览中,将对市民全天免费开放。

  本次展览在通过大量实物和图片展示改革开放30年我省旅游业所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同时,还将举行一系列冬季旅游项目宣传推广,穿插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和抽奖活动。全省11个市区以及陕旅集团、曲江新区等都在展览活动中辟有专题展区,向市民和游客进行旅游推介和咨询活动,一些旅行社还将现场解答有关圣诞、新年、春节期间旅游线路编排以及出游价格等问题。

  为了展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陕西旅游业发展进程中一幕幕精彩亮丽的美好景致和陕西旅游行业一路前行中的动人故事,由陕西省旅游局主办,西安市音乐家协会艺术中心、西安金麒麟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陕西省文化演出服务公司协办,《三十而立、笑和万水》—陕西旅游系统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晚会将于12月12日晚7:30在西安人民大厦剧院拉开帷幕。晚会以“陕西旅游之历史文明、陕西旅游之山川秀丽、陕西旅游之民间艺术、陕西旅游之现代时尚”为表现主题,以陕西著名的旅游景点、旅游人物、旅游事件为创作元素,以歌舞、小品、戏曲、诗朗诵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由省内外艺术家和我省旅游行业文艺骨干共同演绎陕西旅游行业努力进取、不懈追求的精神之歌艺术家还将举办陕西旅游界庆祝改革开放30年大型文艺晚会。

  省旅游局希望全省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大专院校以及广大市民能够届时到曲江会展中心进行参观,以便更好地了解绚丽多彩的陕西旅游业风采,同时,现场选择冬季旅游产品。也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能够从今天起介入陕西旅游业30年巨变报道,根据各媒体不同特点,选择角度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旅游业的典型经验和现代风貌,为做大做强我省旅游业提供舆论支持。

  为了鼓励各个新闻媒体参与本次旅游宣传报道,省旅游局将从各媒体宣传改革开放30年旅游业的报道中选评好稿进行奖励。请大家于12月15日前,将刊发(播)的报样、磁带等送旅游局市场促进处,我们会在年底前组织评奖,并公布评奖结果。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人民头条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人民头条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