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990925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民名人 > 文化名人 > 正文

源头之美---肖云儒在渭源大禹陵祭祀典礼演讲之一

www.xibuxinwen.com(2017-07-07)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文/肖云儒)我觉得渭河源头之美,起码有这三种,我们可以把它叫响,可以把它作为品牌打出去。一种就是孕育生命、汇流共进的精神。源头孕育生命,源头的特点就是由涓滴到浩瀚,涓滴细流不停的叠加汇合,最后变成浩瀚的长河。这种孕育生命,汇流共进的精神,也就是我谈到的“探源渭水八百里,寻根文明八千年”,八百里风景,八千年文明,都是这样在一寸一寸土地上,一日积月累的时光中叠加而成的。这是它第一个源头之美。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

肖云儒在渭源大禹陵祭祀典礼演讲

出席的领导和嘉宾

 
  第二个源头之美,我把它表述为:惠泽下游无私奉献之美。因为上游从来不如下游发达、繁华,目前的生存条件和经济状况也不如下游好那么好。如果今天我们再往里走,还有好几十公里,便走到了鸟鼠山,源的尽头,可能全是荒野,都不见得能够住下来。但正是因为有了上游这股小水,它无私地源源不断地惠泽下游,下游的人民才有好日子、在千百年的积累中才能成为中华文明最早发源,最早成熟的一个流域,一个板块。没有渭水文明,就没有中国史的上半部,也就没有中华文明一直流传至今的这种浩瀚气象。所以,惠泽下游这是一种精神,惠泽他人、奉献于他人,为着他人的幸福而幸福,由于自己对他人有所帮助而感到幸福,这就是渭源精神,这就是源头精神。
  
  第三个源头精神是贴着大地不息奔流的精神。水唯善下能成海,水所以丰盈,是因为它永远朝低处流,吸收一切同道者、有志者一道前进。《道德经》说:谷盈泽竭,谷虚丰满。山谷填满了山里的水反而枯竭了,只有山谷低虚之处,水才盈满。所以,水永远是贴着大地在不息奔流的。这个意象告诉我们,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定要贴着大地行走,而且要不息的行走。这是它的第三个精神。


  我平时学习写一点书法,常常写一幅字,主要是给年轻人,那就是“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这首诗是唐宣宗和一个和尚在参观一个庙时,寺里那个和尚说了前两句要他对。和尚可能知道他是皇帝,暗中奉承他。千岩万壑不辞劳,这个水从个山下壑中流过来,远看方知出处高,一看便觉气象非凡,你可能是一个高人。当场唐宣宗便对出了后面两句:溪间岂能留得住,小水溪里头怎么能留得住我呢,终归大海作波涛,我终究是要流到大海里去,成为万顷波涛的呀。
  
  这是对于我们渭源最好的写照,你看他的气象:人在议论,咱们这个大禹导渭,这个大禹墓、大禹陵,这个从堪舆学的角度风水非常好,那么绿,两边完全像一个太师椅、皇座一样稳,那种非常稳、非常安定、非常绿色的那种气象,那么,这里的水,每一粒都要流向大海作波涛的,我们可以用这个来激励渭源所有的人,每一个山村的老百姓,将来都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未来。(2017年6月29日于甘肃渭源)
编辑:人民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