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990925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民名人 > 文化名人 > 正文

响遏行云的历史长腔:简评巴陇锋长篇小说《云横秦岭》

www.xibuxinwen.com(2015-03-17)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响遏行云的历史长腔

——简评巴陇锋长篇小说《云横秦岭》

作者:王万顺



    长篇小说《云横秦岭》是巴陇锋先生的最新力作,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醇厚浓郁原汁原味的文化蕴藏、恢弘缜密神完气足的运思架构,吸引了社会各界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据悉,已经以电子书、广播剧、电视剧等制作形式推向市场,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它的成功。笔者认为,小说脱颖而出的原因主要在于文本的独异性,诸如融汇了传统与现代小说叙事手法、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本土化与世界性辨证互补、民族主义与人道主义高度契合、历史纵深与地理空间拓进相得益彰,以及顺应了影视与网络时代消费需求、雅俗共赏,等等。它逸出了以往小说的一般规定或范畴,成为一种超乎百科全书式的综合性极强的文学形式,其炼成是由我们所处的波谲云诡的文化语境所决定的,也是当代小说发展的一个趋势。

    小说选择以日本侵华战争作为宏阔的历史背景,以陕西古城西京(西安)作为辐射中心,围绕着周家三兄弟公私交杂的恩怨情仇展开故事内容,通过详尽描写敌后战场多股势力(国、共、日、伪、匪、谍等)斗智斗勇的殊死较量,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心理反应和众生世相,热烈赞颂了大敌当前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犹如一曲高亢悲壮的英雄史诗,交响激荡在神州大地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乏抗战题材小说,但该书既不是为了迎合主流意识形态杜撰红色历史——尽管周新波、钟亦菲等人最后改变了革命志向,也不是为了戏说历史——尽管也存在类似“手撕鬼子”这样的任性书写,而是紧扣古城风雨飘摇的危局,烘托全国抗战形势,在虚构的纸上建筑中融入了大量的史实,许多人物事迹都有史可查真实可信,从而写出了上个世纪前半叶战火中的老西安“城史”。如若不是特别熟悉西安这座城市、陕西地区乃至全中国的抗战历史,并有着透彻精准的理解,能够对其进行整体审视把握、清理爬梳,再作细节挖掘、串联贯珠,没有近乎专家的研究工作和专业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的。

    除了对历史钩沉还原,小说的宏大史诗品格更多的则通过具体的事件描述、人物形象塑造及叙述结构设计等方式得到立体呈现。小说着重把周氏兄弟之间围绕着钟亦菲、秦英等女性的爱情纠葛和政治信仰或革命事业冲突并置,衍生出剪不断理还乱的瓜葛牵连,正是在时亲时疏、亦敌亦我、爱恨交加的关系迷障中,激增了戏剧性、荒诞感,突出了小说文本叙事的张力,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效果,并勾勒了一批鲜活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超越了“革命+爱情”式的旧小说。引人注目之处还在于,故事是以老二周新民的视角拉开的,而他在小说开始不久即被自己的学生钟亦菲误杀,然后却以讲述人的身份以全知的姿态对疑窦丛生的一系列环扣娓娓道来,行文至尾也与起首遥相呼应。此种设置可谓奇巧,周新民本来是西安地下党领导者,掌握着许多情报信息,对整个战局及敌伪方面的动向比较了解,让他充当叙述人是恰当的。从小说全局来说,有从国际形势、中国战局再到陕西周边地区的大视野关照,也有从古城西安、周家、大药房再到教会学校、罂粟花酒吧等具体地点的小格局、小布景探视,正反是微缩与放大的双向过程,远近拉伸、张弛有度、大小错落、浑洒自如,使得荡气回肠的故事有了尽情铺开抽身回旋的余地。但无论小说溢出到延安还是重庆、甘肃,最终还是回还落脚在西安这块中国古老文化的腹地。

    此外,东洋匪首正雄次郎、多面间谍斯琴索娃,以及前警察局长舒志成、“好坏人”孙明凯、开明人士贾道正等,都是血肉丰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他们在小说中的角色都是独当一面,但是也有与前人小说相仿佛的脸谱化倾向,在影视剧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一点。小说有一个大团圆结局,同仇敌忾,敌人得到肃清,抗战胜利,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有情人终成眷属,值得庆贺的同时也留下了深深的悲情与遗憾。

    这部小说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既具有强烈的纯文学性,又具有强烈的通俗性。它已经不能用传统的历史小说或其他主义小说来涵定,因为它融入了许多新的质素,比如涉及到谍战而富于悬疑色彩,受到现代视听艺术的影响而画面感突出、镜头切换频繁,与网络类型小说相近又有重大突破,例如注重抒情,加强文学性,等等。这与作者所具有的多重文学身份有着直接关系。但也正是因为此,小说急于满足现代读者的胃口,以致出现了不合常理的情节和时代错位的语汇使用情况,比如人物刚刚受到沉痛打击,一旦两情相悦即喜从悲来,相携唱歌跳舞喝酒看电影;而“你办事我放心”、搞定老妈绝代风华、菜鸟、女汉子、女神、土豪、奶茶、亚历山大、奇葩、重口味等,在影视剧作中可能笑料百出,但在小说文本中就有些令人难以接受。但是如果把它当做电视剧本的话,这些就是吹毛求疵的小问题了。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笔者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将之与陈忠实、贾平凹等陕西作家相比较,结果发现他们既有可贵的承袭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在对三秦文化的宣扬方面,他们的追求是出奇一致的。但是两位前辈仅仅将秦文化、秦岭当作一道文化背景、地理背景,点染有限,而巴陇锋则极尽浓墨重彩之能事,繁复抒写,深情渲染,像秦腔、老腔、碗碗腔、皮影戏、方言土语、地方歌谣,与秦地有关的子曰诗云、唐诗宋词、名人名言、传说轶事,自笔底喷涌而出,非常自然地贯穿其中,充分彰显了秦人的历史文化自豪感。他还大而化之,将甘肃等地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移植进来,体现了他的文化自觉。作者穿行在云蒸霞蔚的文化迷雾当中,但没有迷失自己,因为巍巍秦岭横亘在那里,让他找到了确认自己的坐标,从此他的视界更开阔了,小说表达方式更多样了,主题蕴藏也更丰富了,对历史文化时空的穿越更自如更为游刃有余了。

    因此,笔者要说,这是一声来自三秦文化腹地的响遏行云的历史长腔。



作者简介——
    王万顺,男,山东青州人,潍坊学院教师,南开大学文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曾在《中国比较文学》《人文杂志》《文艺评论》《中华读书报》等报刊发表学术类文章30余篇,多次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编辑:人民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