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民教育 > 国内名校 > 正文

回顾与展望——郭线庐写在西安美术学院65周年之际

www.peopletop.com.cn(2014-10-18)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郭线庐(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编者按:10月18日,西安美术学院将迎来65周年华诞,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院校,西安美术学院65年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文化艺术的发展紧密相联,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美术教育理念,构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声名卓著的专业艺术人才。在建校65周年之际,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撰写了《回顾与展望》一文,回望几代西美人走过的峥嵘岁月,总结了西安美术学院薪火相传的办学历程;提出新的育人思路和办学目标,展望并描绘了西安美术学院未来的发展蓝图。

西安美术学院源于1948年10月18日成立的西北人民艺术学校,后历经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西北人民艺术学院、西北艺术专科学校、西北美术专科学校等阶段,于1960年5月正式定名为西安美术学院。作为国家高等美术教育事业的一员,作为西北唯一的美术专业院校,西安美术学院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同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艺术专业人才,尤其在计划经济时代,为繁荣西北的艺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值此建校65周年之际,回顾过往,心中感慨万千;展望未来,亦感任重道远。

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历史沿革稍加梳理,不难发现,曾存在“两大分野”。1949年之前,国统区为自由开放式教育,解放区为政治革命性教育。这两种形式为各自的政治理念服务,体现了不同的功能和效益。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教育几乎全盘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选择这个模式既是为适应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迫切需求,也是当时国际形势的要求,至今国内仍有部分高等艺术院校的教育理念在承传沿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但历史发展却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当时“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面前,“全盘苏化”是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对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来说,是最简捷亦最有效的唯一选择。65年来的教育发展证明,对苏联教育模式的全盘照搬为我国教育制度与体系的迅速确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学术人才。虽然也因此埋下了一些理念与管理上的弊端,但在当时条件下,这却无疑是较正确和客观的选择。

正因为如此,新中国的大学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成形之初便因其出身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相同之处在于建国后均照搬了苏联的教育模式;不同之处则由于所处地理区域、政治管辖范围、教育理念的差异而顽强存在于“基因”之中。由于西安美术学院源于西北军政大学,“基因”延续了“延安传统”和“鲁艺理念”,因而在教育管理、治校理念等方面更彰显其政治性和革命性。时至今日,以现代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该院与新中国建立前已组建的艺术院校相比,明显具备鲜明的自身特征和优秀的民族艺术教育传承。

新中国诞生了,伴随着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年轻的西安美术学院也显示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它秉承固有的教书育人理念,努力为国家建设培育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并讴歌和描绘了新的时代风貌。当时,支撑教学的出色的教师团队之所以能够迅速壮大,得益于全国各地优秀人才的不断涌入。一批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以及四川美术学院的优秀学子加入了教师队伍,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念和专业技法,加之先后聘请著名艺术家何海霞、郑乃珖、赵望云、石鲁、康师尧等5位先生加入教师队伍,直接影响、改变了学院的师资结构和教学理念。新的技法、观念与文化传承相交融,使教学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我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延安传统”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艰苦创业,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一代“西美人”秉承的“延安精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令全社会瞩目的骄人业绩,为国家培养了一批迄今为止仍在中国画坛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和名画家,并得到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中共陕西省委的高度评价,时任西北局主要领导的彭德怀、习仲勋、刘澜涛等同志曾多次视察和指导我校工作,令广大师生深受鼓舞。

正当西安美术学院迎来不断完善和快速提升的时期,“文革”的开始严重阻碍了学院的发展步伐。“十年动乱”几乎崩塌了我国日臻完善的教育基础,混乱了日见成效的美术教育体系和思想,也使蓬勃发展的美术教育事业遭遇了10年的顿滞和洪荒。尽管如此,“西美人”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使命与追求,我们抓住一切机遇,积极参与特定时期的艺术创作。如张叔瀛、陈启南、马改户等人受文化部指令创作《西藏成就》巨型雕塑、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四周的雕塑创作等,展示了“西美人”的技艺和精神,为我院赢得了荣誉。著名艺术教育家刘蒙天先生在担任院长的数年里,西安美术学院在教学、创作与学术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特别是当时的青年教师陈启南、马改户、徐人伯、赖思源、陈天、杜耕田、宁耀增、樊文江、马骥生、孙宜生等10人为“世界青年联欢节”创作的作品获得了“第五届世界青年节”、“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纪念章及“世界民主青年联欢节”徽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十年动乱”崩毁的社会功能得以重新再造,中国社会经过短暂的舔伤疗痛,沉郁多年的热情如同火山爆发一般,拉开了几千年中国社会从未有过的现代化建设帷幕。西安美术学院也同中国教育一起,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春天。经历过无数苦难磨砺的广大教师,恨不能一把拽回逝去的光阴,尽释所学而一展抱负。然而,面对大好形势,我院却遇到了影响发展的瓶颈,皆源于和改革开放极不适应的学院自身条件。

回顾学校的长安校区,地处长安兴国寺,交通极为不便,办学条件极其简陋,校舍多为土居窑洞,坐驴车或步行几乎成为老师们每日的“必修课”。尤其是学院毗邻乡村与古堡,沉陷于浓郁厚重的农耕氛围,村民可率意穿院劳作,牛羊也偶尔巡游光临,房脊乌鸦鸣,旷野树萧索。若以传统写生实习为需,兴国寺等名胜古迹或可说是极佳之处,但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研究殿堂,显然与新时期改革开放艺术领域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节拍不合。尽管如此,师生们依然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实力,我们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一路走来,各方面取得长足发展,特色教育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几十年后,在“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一举获取了2金、2银、3铜的优异成绩。

65年的风雨历程,我院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秉承“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精神,恪守“弘美厚德,借古开今”的校训,发扬周、秦、汉、唐历史文化、延安革命文艺、西北民间艺术、当代“长安画派”与“黄土画派”四大传统,以育人为根本,以繁荣文化为己任,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继承传统,变革创新,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以王子云、汪占非、邸杰、刘蒙天、石鲁、赵望云、何海霞、冯友石、邱石冥、罗铭、郑乃珖、陈瑶生、叶访樵、余忠志、刘旷、武德祖、方济众、康师尧、陈忠志、徐凤、蔡亮、谌北新、黄乃源、陈启南、马改户、樊文江、李习勤、张义潜、王崇人,以及刘文西、杨晓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工作者,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培养塑造了众多知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和理论家,为国家和人民创作了大量精品力作,为国家经济建设、文化艺术繁荣、社会发展进步,特别是为西部地区乃至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历经几代精英的努力奋斗,西安美术学院终有了今日之成就。抚今追昔,感慨良多,长舒一气却压力骤增。经过几代“西美人”数十年的努力,我院已从建校初期的几百人发展到近万人的规模。办学理念、定位、方向,特别是新校区建设方案等也已初步确立,显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喜人成果,但是有如国家整体形势,全面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如何继续保持蓬勃发展势头,更高效地培养国家需要的专业艺术人才,依然是我院今日的重要课题。

展望未来,心潮涌动,道路依旧漫长,想要再上台阶仍需今日的“西美人”继续努力。冷静思考,西安美术学院要保持健康发展趋势,必须坚持以“传统为基,当代为用,强化内涵,特色发展”的指导思想,进行更深层次整顿和改革。

“传统为基”并非独创,而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传统和特色的必然。只有坚守固有“基因”,同时兼收并蓄,才能在不断汲取外来营养的过程中发展壮大,避免盲目扩展而迷失自己。中华5000年文明之所以绵延不断,正在于对传统文化的顽强坚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外来文化滔滔涌入,如果不保持头脑清醒,不坚守传统文化,就必将为铺天盖地的外来文化所湮灭,从而重蹈其他古代文明消亡之覆辙。形成既定的生活方式需要很长过程,要从根本上改变它也需要很长时间。但艺术不同,艺术是文化之花,性极敏感,质极脆弱,一阵熏风即可漫天遍地,一场肃杀亦可凋零满地,因而它是时尚的尖兵、流行的风标、政治寒暑之温度计,对社会意识具有极其敏感的昭示及强大的影响作用。作为播撒和培植艺术之花的园丁,我们必须在坚守与汲取中准确把握并理性前进。这是我们的艰巨责任和神圣的使命,否则便可能沦为民族和历史的罪人。

西安是中华文化沉淀最为厚重的地区之一,富有中国历史文化遗存和地域的天然优势。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辉煌文化,至今依然光焰灼灼,几千年人文情怀的沉淀与浸润,为艺术创作积蓄了取之不竭的可贵资源。陕西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滥觞地,丰厚的人文沃土滋养了华夏儿女,留下了众多物质及精神遗产,是中华本源文化诞生的摇篮。另外,延安等诸多近代红色革命历史遗存,也增添了黄土文化的魅力与神秘,这些熠熠生辉的文化宝藏,正期待着我们去不断挖掘和光大。只有真正掌握本民族的文化血脉和艺术传统,才能在坚守的前提下正确汲取外来养分,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身。

“当代为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倡导坚守传统并非是唯传统,对今天的艺术教育而言,传统不是包袱和负担,而是动力,它的核心内涵是恪守自身的民族文化属性,绝对的唯传统及理念不仅是思想僵化停滞甚至倒退,更是艺术发展进程的负能量,因而必须同时坚持“当代为用”。用心学习和汲取国内外先进艺术理念,积极融会当代前沿及时尚艺术,自觉运用现代科技与艺术创造理念,必然会创造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之花。

“当代为用”是对“双百方针”的具体落实,“传统为基”是坚守民族属性,“当代为用”则是贯通古今传承,两者的关系不是互相排斥,而是在坚持民族属性基础上的吸收融合。百花齐放、并存共荣是自然造化的美好理想,相互借鉴和渗透也是艺术发展的一种必然,在对新理念和新技术兼收并蓄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扩展思路,是发展中国当代艺术时既不丢失自己又能积极进取的必由之路。

“当代为用”也是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现代艺术亦如风云变幻而扑朔迷离,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实用人才,教育理念必须先行,培养方向必须准确,要能敏锐捕捉时尚前沿主流意识,面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潮流,清晰辨明“满目繁花”到底是新事物在兴生还是旧腐朽在泛滥,这才能坚持“当代为用”,正确引领时代潮流。

“强化内涵”是西安美术学院保持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审时度势,再反观我院自身,不难发现在近几年的发展建设中,尽管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基础设施、后勤保障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改进,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再不深化整改,很可能出现累卵之危。对西美而言,不缺少膨胀的狂热,却需要踏实和冷静,“强化内涵”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号,而是迫在眉睫的根本问题。

不能想象一个百病缠身的人能成为叱咤体坛的运动健将。病人要恢复本元,一靠激发自身正能量以提高免疫力,二要借药物之力以驱除病魔。对西安美术学院而言,就是要通过“强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强化行政管理素质,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我院的硬实力及软实力皆能得到强化和提升,这是各项工作得以高效施行的基础条件;另外,还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治学理念及艺术思想,以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非如此不能保证健康发展,非如此不能实现办学目标。

“强化内涵”也是期望更高水平发展的实际需要,是量变达到质变的积累过程,是跃向更高平台前的蹲踞和准备,更是高速发展时必须的秩序重组和整顿,因而它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缺。如前文所述,我院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虽然规模已达全国八大美术院校前列,但管理及教学等诸多方面的现状与高水平大学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强化内涵”来充实强化内部机制,以达到规模与素质的协调平衡,只有这样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加久远。

“特色发展”是西安美术学院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办学目标的必然要求。要想为世人所瞩目,实现“一流”和“知名”,铸造特色是必由之路。毋庸置疑的是,最具竞争力商品的优势是特色,最受欢迎艺术品的风格是个性。在任何时候,个性和特色都为艺术家们所梦寐以求。而作为艺术家摇篮,我院的办学理念和方式更需要铸就独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与其他艺术院校相比,西安美术学院要彰显的特色尽管包含多个内容,但具体归纳无外乎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内”即内因,指我院内部,含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制度规范、服务保障等诸多因素,涵盖校园内的一切工作范畴。各院校的管理模式虽然看似大同小异,但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其中存在实质差异。先以管理为例,有严格管理有松散管理、有制度管理有人情管理、有科学管理有盲目管理、有高效管理有低效管理、有特色管理有宽泛管理等等如是,不一而足;再说制度规范,制不制订一个样、你管他管一个样、上不上课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不知凡几,举不胜举,无需一一摆陈,已能说明问题。特色具体在哪里?特色实际上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就是我们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不同单位做着同样的事,不同人员就着相同的职,同样的项目在其他院校管理平平而我院却能高效运行,这就是最大特色。一言以蔽之:特色在治校,特色在管理。

管理能力与水平是内在机能的外在表现,内在健康外在必然强势,内在忧愤外在必定羸弱。内在机能的健康是决定因素,外在条件的优良是重要影响。对西安美术学院而言,各级领导班子必须做到精诚团结,合力同心,职责明确,上下联动;既相互支持又不越俎代庖,既各司其职亦配合联系,分工清晰且着眼大局,讲求德才绝不任人唯亲,责任明确但不搞“小团体”等等。如按此规定切实履行,我院各项工作必上层楼,这便谓之—管理特色。除此之外,还有治校理念、教学特点、学院风气等问题,具可形成独特的与其他艺术类院校不同的鲜明个性。

“外”即外因,指促进或影响西安美术学院自身发展的社会客观条件。外因亦如内因繁复,但不外乎政治气候、社会意识、地域特点、价值观念等。艺术属于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的视觉表现。我院是培植艺术家的温床,因而理念必须超前,非如此不能敏锐准确把握主流意识,积极引领时代潮流。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禁锢轰然打开,艺术教育束缚解除。随着国门开放,各种理念纷纷涌入,国际间艺术交流来往频繁,以前时髦的出国展览学习早已成为常态;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品位不断提升,为艺术繁荣培育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为艺术教育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手段;总之,思想开放,技术进步,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使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有史以来最为波澜壮阔的时期。

陕西是孕育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上、地下历史遗存丰富,民俗文化和艺术形式极具典型,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也颇为醇厚,文化大省的地位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当代更有“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的旗帜引领。就西安美术学院现有的研究与创作实力而言,毫无疑问是实现陕西未来建设文化强省宏伟目标的重要生力军。天时、地利、人和,特别是得天独厚的地域特点和优势资源,已经为今后的特色发展铺垫了赖以形成的物质和文化基础。西安美术学院大发展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既定目标,取决于今后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利用优势发扬传统,坚持发展指导思想,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化程度,为实现我院的既定目标而奋斗。

坚持指导思想,培植内力积蓄能量,就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所有人都能心情舒畅,团结一致,自觉参与我院发展建设,这就对学院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干部作风直接影响和决定单位的工作作风,要切实实现我院的发展目标,干部作风建设是重要的一环。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坚持制度管理,培植正能量,消除内耗,倡导正风、正气、公平、公正,强调团结、精进、负责、高效,反对疲沓扯皮,散漫无序。对干部的聘任与职称评定,一定要强调工作贡献和德才水平,形成精诚团结、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持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勃勃生机。

上述内容对办学的根本目的而言都还只是外因和条件,归根结底,还需落实到教学和培养人才的宗旨上来。未来西安美术学院的专业教育和学科发展将围绕以下思路进行改革与发展。

拓展与丰富艺术门类和专业方向是培养人才的客观需要。当代艺术领域多元文化的并存反映着当下的文化现状,蕴含着未来的艺术观念、形式与趋势。作为艺术家的摇篮,要使培养出的艺术专业学生不落伍于新时期的文化艺术发展现状,就必须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当然,貌似前卫的形式也并非必然代表主流趋势,纷繁的当代艺术领域,鱼龙混杂、生生灭灭,只有真正富有鲜活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才能得以长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仔细研究、认真分析,对艺术表现形式的评判应给予全面客观地对待,同时积极鼓励实验性艺术形式的探索,并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专业研究部门。

需要强调的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体现着学校的研究水平,随着今年该院美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获批,又将为我们搭建一个具备研究更高、更深艺术课题的平台,促使我院学科建设跃上新的高度。同时,要继续加大对实验艺术、新媒体艺术、影视动漫等研究方向的扶持力度,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学科结构和教学模式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和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能力和质量。交叉与共融是当今艺术学科发展的重要特点,相近专业的整合可使学科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完整(如绘画、设计学科的某些专业设置),以避免由于划分过细导致内容狭窄的弊端。目前的学科设置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因而在下一步的教学改革中,学科及相关研究方向的梳理与重组将是首要任务。

艺术是花朵,理论是土壤,土壤的肥沃与否决定着花朵的灿烂与繁硕。对艺术家而言,理论研究与观念的深度不光决定着作品内涵的丰富还是浅薄,同时也决定着艺术生命力的短暂抑或恒久。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如此,对未来艺术家的培养更应如此。作为培养高级艺术人才、引领社会艺术发展潮流的高等学府,必须提高艺术理论研究水平,绝不可像某些所谓“自由艺术家”,艺术实践没多久就自称“大师”。倡导并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既是高等美术教育的核心治学支柱,也是对美术院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所以,要努力创造校园的文化氛围,在加强教师理论修养要求的同时,更要不断地强化学生艺术理论培养,尤为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多元文化的研究,为学生未来的艺术发展奠定较为深厚的文化基础。

青年教师是西安美术学院未来发展的希望,梯队优化对我院长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我院业已形成的教师团队看,众多的青年教师已成为西安美院教学的主要力量,但客观讲,这些年我们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还不够,条件尚有不足,机制仍需补充和完善。今后应进一步悉心制定培养计划,为他们创造更加切实的条件与机会,促使他们尽快成熟。中青年教师最具活力,思维活跃感受敏锐,具有旺盛的创作热情,是未来我院发展建设的中流砥柱。当下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心,我们应认真分析教师队伍现状,着眼长远发展,理性安排培养,建立起清晰的老、中、青接力梯队,保证教师队伍薪火相传。

国际间的艺术交流与学习借鉴,对完善我国的艺术教育理念、提高艺术教育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走出国门才能开阔视野,要通过不断的国际交流,学习和借鉴优秀管理经验及治学理念,吸收西方先进的艺术教育思想,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把艺术教育交流做得更加完善。

近年来,通过积极的国际交流,西安美术学院已先后与世界20多所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其中多数院校建立了长期交流计划,这为我们走向国际,进一步实现成为国际知名美术学院的目标,奠定构筑了良好的通道和基础。

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扩大海外培养计划,选派更多、更优秀、更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和深造,进一步加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选送培养计划,使其尽快了解和准确感知国际艺术潮流趋势,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

另外,要继续办好西安美术学院的国外培训机构,除现有的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外,还应竭力拓展其他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并加快建立本、硕、博等联合培养机制和学术研究机构。同时,还要加强我院的国外留学生管理,切实关心他们的学习及生活,争取有更多的国外留学生来我院进修学习。通过交流沟通,不断提高和完善我院的形象和国际知名度。

艺术教育是一项艰苦卓绝的事业,承载着延续民族艺术文化的历史重任。作为西安美术学院的行政管理执行人,我倍感责任重大,并愿为此付出一切努力和牺牲!我院今日的成就,凝聚了几代“西美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用宝贵年华和无私奉献,铸就了我院的灿烂业绩,铺就了辉煌历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在建校65周年节庆之际,谨向他们表达无尽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