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990925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民文化 > 名家视角 > 正文

期待记录时代的宏大叙事作品出现

www.peopletop.com.cn(2019-07-18)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期待记录时代的宏大叙事作品出现
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高建群
  1969年早春,两万八千多名北京知青坐着大卡车抵达延安。南关桥头,那欢迎的人群中就有我。旧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天阴着,风裹着雪碴子,打在脸上生疼。车上有个穿着戴帽棉大衣(当地老百姓叫它棉猴)的追风少年,那该就是近平同志吧,我向他挥了挥手,他也向我挥了挥手。大卡车一驰而过。
  最近媒体采访我,老问我一个问题,是不是北京知青的到来,对你们这一代从陕北走出来的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的,很对!就说路遥吧,他本身就娶了个北京媳妇。而我呢,当年《最后一个匈奴》的创作,就受到过一位北京女知青的激励。陕西作协恢复名称后的第一次会议,叫新作者座谈会,延安下来了两个,一个是我,一个是北京女知青臧若华。会上我们相约,要合作写一部陕北史诗,结构与许多细节都谈好了。后来回到延安后,她移民香港了,于是这件作品由我独立完成了。而她成了我小说中一个名叫“丹华”的人物。出于纪念的缘故,我在《最后一个匈奴中》引用了她的一个短篇《最后一支歌》。
  关于北京知青这个话题,我能谈很多。比如说我最好的朋友,曾经创作过《理想之歌》的高红十。我们曾一起参加过延安多次的创作学习班。例如《理想之歌》的另一位作者陶正,当年就是他背了一架油印机来插队,形成那一片文学小气候的。八二年《山花》十周年,我曾陪他到他插队的那个延川县关庄公社,去看当年的知青窑。最近我看到一张老照片,注明是74年的,上面三个女知青吴北玲、臧若华、姚建,她们那时候正在写一部知青小说,旁边站着的指导老师李小巴。这事我听李小巴老师讲过,也听在臧若华女士讲过。去年,我请在康坪插队的王小枫,将那些.  插队的老照片寄我,我要提供给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我对小枫姐说,看着这些沧桑的老照片,听着朴树《那些花儿》,我双目潮湿!
  中国文联,中国作协70周年华诞。总书记写信祝贺,我认真地学习了,我想这是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荣光,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荣光。
  我1992年到95年,挂职黄陵县委副书记。《最后一个匈奴中》的统稿,就是挂职期间完成的。“对于刚刚经历了用血和泪写出人类历史上最壮丽一页的这一代人,必须给予更崇高的东西。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将欠下历史一笔债务!”这是我在该书后记中的话。
  我2005年到07年,在西安高新区挂职管委会副主任,《大平原》就是这挂职的产物。在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为我举行的欢送仪式上,我的表态发言的题目是《艺术家请向伟大的生活本身求救吧》。新华社将我的发言发了通稿。
  我已经有点年纪了,但是创作激情仍然潮水奔涌,让我诚实地活着,崇高地活着,我决心为这个时代,再写出一些好作品来,为中华文明大厦,再添几块砖瓦。在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面前,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写作者还需要再努力!
 
编辑:西部新闻网李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人民头条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人民头条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